文/格瓦拉同志
俗语道“卤水点豆腐,一物降一物”、“恶人自有恶人磨”,说的是人物相克的道理,即使再桀骜不驯、凶恶难缠的人,也总有畏惧的对手,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。比如在唐玄宗时期,胡酋安禄山便对某位权臣畏惧的要命,如果有此人在,他绝不敢起兵造反。此人,便是唐玄宗时期的权相李林甫。
李林甫出身宗室,是唐高祖的堂弟、长平王李叔良的曾孙,大画家李思训(号称山水画“北宗”之祖)的侄儿,因舅父姜皎、权臣宇文融的推荐,官职不断晋升,逐渐做到御史中丞、刑部侍郎、礼部侍郎等职。李林甫生性阴柔、精于权谋,善于结交宫中的宦官、妃嫔,因而对玄宗的心思了如指掌,奏对每每能令玄宗满意,故而深得赏识。
李林甫剧照
玄宗异常宠爱武惠妃及其所生皇子寿王李瑁,李林甫通过宦官干谒武惠妃,表示愿意尽力保护寿王,以故令武惠妃深为感动。公元735年,在武惠妃、宰相韩休的内外推荐下,李林甫正式担任宰相职务(礼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三品),同时拜相的还有名臣裴耀卿(侍中)与张九龄(中书令)。
展开剩余75%李林甫登上相位后,对上邀宠固位,对下则排斥良善、闭塞言路,导致纲纪紊乱,朝政混乱。李林甫为长期把持相位,便极力排挤同僚,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、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,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,尤其忌恨以文才仕进的。李林甫表面和善,言语动听,却经常在暗中阴谋陷害,所以世人都称他是“口有蜜,腹有剑”。
李林甫能拜相,跟武惠妃的提拔有关
李林甫为巩固相权,杜绝边将凭军功入相的现象,以蕃人骁勇善战、寒族缺乏党援为由,大量提拔、重用蕃人和寒族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,甚至任命他们为坐镇一方、权力极大的节度使。出身于杂种胡人的安禄山,之所以能屡获超拔,最终成为节制河东、平卢、范阳三大军镇的超级节度使,其背后最大的“恩主”正是李林甫。
安禄山身居三镇节度使,并在朝中挂着御史大夫的官衔,同时又受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幸,渐渐地变得飞扬跋扈起来,甚至开始有了不臣之心。安禄山入朝面圣期间,对朝中的大臣从没有正眼瞧过的,初见李林甫时也是神色倨傲。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“混不吝”,李林甫于不动声色中显示出自己的权威,当着安禄山的面召见权势仅次于己的御史大夫王鉷,演了一出“敲山震虎”的好戏。
王鉷权势仅次于李林甫,但非常畏惧后者
当王鉷出现在李林甫面前时,安禄山看到的是无比震惊的一幕:贵为朝中“二号人物”的王鉷,在李林甫面前竟是一副卑词趋拜、曲意迎风之相,活脱一个可以呼来喝去的奴才形象!安禄山见此大惊失色,完全被李林甫的威严所慑服,态度也逐渐变得恭谨起来,在对方面前也开始有了“低到尘埃里”的姿态。
其实,安禄山之所以畏惧李林甫,不仅在于对方的威严,更在于每次与李林甫交谈,自己的心思都能被对方看穿,完全没有秘密可言。李林甫超人的洞察力每每让安禄山惊惧不已,在两人会面时,即使数九寒冬也会惶恐得汗流浃背,不敢有丝毫隐瞒。
安禄山剧照
安禄山返回驻地后,每逢心腹兼长驻京城间谍刘骆谷从长安回来,他都会问:“十郎(安禄山对李林甫的昵称)说了些什么?”如果听到李林甫的美言,安禄山都会高兴地三天合不拢嘴。但如果听到李林甫的警告时,安禄山便会拍着床榻,忧愁惧怕地称自己小命难保。
这则趣闻见诸于《资治通鉴·唐纪三十二》:禄山与王鉷俱为大夫,鉷权任亚于李林甫。禄山见林甫,礼貌颇倨。林甫阳以他事召王大夫,鉷至,趋拜甚谨,禄山不觉自失,容貌益恭。林甫与禄山语,每揣知其情,先言之,禄山惊服。禄山于公卿皆慢侮之,独惮林甫,每见,虽盛冬,常汗沾衣。林甫乃引与坐于中书厅,抚以温言,自解披袍以覆之。禄山忻荷,言无不尽,谓林甫为十郎。
既归范阳,刘骆谷每自长安来,必问:“十郎何言?”得美言则喜;或但云“语安大夫,须好检校!”辄反手据床曰:“噫嘻,我死矣!”
安史之乱形势图
就这样,在李林甫当政期间,安禄山被迫收起不臣之心,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节度使,从不敢胡作非为。然而等到李林甫一死,朝中便失去可以制约安禄山的人物,导致后者野心膨胀,终于走上叛乱的不归路。公元753年,李林甫病死,杨国忠掌权。两年后,安史之乱爆发,大唐帝国从此由盛转衰。
发布于:天津市